哈哈!”
在场大臣面面相觑。
乾清宫内最年轻的两个人,完全主导了朝会走向,朱厚照和沈溪一唱一和,其他人连嘴都插不上,实在憋屈。
在场一干人中,最恼火的莫过于刘瑾。
刘瑾千方百计控制朱厚照,没想到苦心经营那么久,沈溪回来一天就给改变了。朱厚照对军事学堂兴趣之浓厚,似乎比对豹房更甚,这让刘瑾担心不已。
君臣各怀心思,不过有一点确定下来,那就是正德朝将开始推行一个为期两年的基本国策,在此基础上会衍生出很多东西,而这一切的主导者非把持朝政的刘瑾,而是刚刚回朝的沈溪。
到了这个地步,朝会已经没办法继续下去了,就算有人原本想奏禀什么事情,也无心再说。
每个人都在思考,两年后皇帝就要御驾亲征,能打败鞑靼人还好,若是失败,是否会步当年英宗的后尘,实在是难说。
“别是沈之厚误我大明啊!”很多大臣如此想。
……
……
朝会在朱厚照和沈溪的表演中结束,朱厚照兴致很高,他已经许久没对朝廷的事情如此热衷了。
只是他的热情让大臣们感觉惶恐不安,熊孩子分明是想穷兵黩武,甚至要以大明江山基业来“胡闹”,而帮凶则是沈溪。
出了乾清宫,谢迁跟沈溪一同往宫门而去,大臣们对着二人背影指指点点,没一个愿意跟上去打招呼。
沈溪感觉气氛有些不对,忍不住回头看了眼远远跟在后面的屠勋等人,谢迁拍了他肩膀一下,安慰道:
“朝臣对你什么意见,你不用太过在意,只要老夫觉得妥当便可。这件事你已经尽力,就算你提出国策有所不妥,老夫也会为你撑腰,你只管放心大胆做下去,有老夫在内阁,没有人可以影响你!”
沈溪笑了笑,道:“看来学生得好好感谢谢阁老的支持!”
谢迁扁扁嘴:“你这话要是真心实意还好,就怕只是敷衍应付了事。此番你回京,提前没跟老夫打招呼,到京后又径自去找陛下,谈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东西……你要知道,多少人在看着你,你若不想身败名裂,最好能够规行矩步。”
看到沈溪一脸的不以为然,谢迁叹了口气,摇头道:“唉,也罢,让你规行矩步,比登天还难,你便放手去做事情。两年内出兵鞑靼,这可是你对陛下的承诺,若两年后战事出现差池,你恐怕就要遗臭千古了!”
此时谢迁就跟个老古董似的,啰啰嗦嗦,说的话没有丝毫建设性,除了恐吓就是警告,让沈溪一阵无语。
沈溪心想,你谢老儿还有脸说要给我撑腰?却不知是谁因心灰意冷要离开朝廷回去当闲散之人?现在朝中出现的新气象,还不是我一手推动的?我知道事情的轻重,更明白其严重后果,不会无的放矢。
尽管沈溪腹诽不已,但他还是保持了对谢迁的尊重,毕竟谢迁算是如今朝中跟刘瑾相斗的一股清流。
如果连谢迁都告老还乡,那沈溪谁都指望不上了。
谢迁可是一朝首辅,曾经开创大明弘治中兴的关键人物,能力方面毋庸置疑。而且,不管是皇帝朱厚照还是张太后,对谢迁都有足够的信任,许多事情他不方便说的时候,由谢迁代劳,再好不过。
出了宫门,谢迁提醒:“兵部衙门你暂且别去了,先回府看看吧。自打失火后,这几日你府中都一片风声鹤唳,你若不归,家里人不能安心。至于兵部那边,老夫替你走一趟,为你铺垫一番。”
沈溪看了谢迁一眼,尽管觉得这样做不那么合适,但他还是点了点头,同意了谢迁的安排。
离家日久,他也想早些回去看看。
……
……
出宫人群中,有两人落在最后面,一点儿都不显眼,交头接耳说着关于沈溪的事情。
此二人便是外戚张氏兄弟,先前朝会上除了附和皇帝的意见,他们就没有再说什么了,但这不代表他们心里就很舒坦。
这次沈溪的目的他们看得清楚明白,就是利用军事吸引皇帝的注意力,独树一帜,跟刘瑾分庭抗礼。
张延龄道:“……沈溪这小子刚一回来就做了笔大手笔,他说要建什么军事学堂,那以后不是会损害我们的利益?是否需要去跟姐姐说一声,让姐姐设法阻止?”
张鹤龄白了弟弟一眼,道:“有这个必要吗?你也不想想,沈溪现在多得陛下宠信,若贸然跳出来跟他作对,引起陛下反感怎么办?况且现在刘瑾在朝中势力太过庞大,难得有沈溪站出来跟刘瑾对抗,这对我们来说是大好事,可以坐山观虎斗,等他们斗出个结果,我们出面收拾残局便可。”
张延龄一脸不以为然:“大哥所说残局,不会是两年后对鞑靼之战兵败垂成,甚至连大明京师也沦陷,你我兄弟出来拯救江山社稷吧?”
“大哥,现在已经到了我们选择站边的时候了,我觉得,不如把刘瑾收揽麾下,这样姓沈的小子就闹不出什么花样来。”
二人谈话间出了宫门,远远看到沈溪和谢迁分道扬镳,谢迁前往六部衙门,而沈溪则上了马车,似乎回家去了。
张鹤龄一脸深沉,最后他猛地回过神来,看了弟弟一眼,道:“刘瑾是什么人你不知晓?你有把握能将他收揽麾下?这远比收拢沈之厚困难……”
张延龄笑道:“大哥,我看未必,刘瑾再怎么嚣张,也只是阉人,只能靠陛下对他的信任才能揽权,但现在沈溪回来,他已然失势,这个时候我们主动向他示好,事情未必便不能成功。”
张鹤龄听到后没有马上驳斥自己的弟弟,认真思索一番,道:“那你派人去试试……哦不对,你暂且先别尝试,看看沈之厚把这什么基本国策实施成什么样子再说……陛下或许只是一时热度,没人知道陛下能将热情维持多久,刘瑾在没有遭受挫折前,对于我们的示好恐怕不会领情。”
张延龄点头:“我明白大哥的意思了……先看看沈溪怎么做,等真做出了成绩,刘瑾那边惊慌失措,感觉穷途末路时,我们再出面帮他一把?”
“嗯。”张鹤龄点头。
张延龄道:“大哥,你说的固然有理,但就怕那时沈之厚闹出的阵仗太大,莫说刘瑾,就算你我对此也无能为力,那当如何?”
张鹤龄冷笑不已:“沈之厚没有通天的本事,只管让他放手去做,不过是两年时间……我们完全可以等,你要知道,这大明江山始终姓朱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