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969章 武怀玉当列几等?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
    李世民对此很惊讶,甚至有点震惊。

    既为武怀玉能够愿意每年拿出这么多钱来做善事惊讶,又隐隐又些担忧,武怀玉从不贪污,他也不需要贪污,他有的是钱。

    都说武怀玉好享受,好美食好美色,食不厌精脍不厌细,

    可武家遍布天下各地的育婴堂、孤儿院、技校,每年收养了多少孩童,武家那些遍布天下的作坊、商号、矿山,又接纳了多少。

    皇帝甚至知晓,武家在大唐海外,也已经有一些据点,如流求、吕宋,如朱崖如安南,

    武怀玉功高勋著,武怀玉忠心耿耿,武怀玉不贪不占,武怀玉有分寸知进退,可越是这样,皇帝越是不放心,

    如果是长孙顺德刘弘基唐俭这样贪的老贵族,李世民反而倒不怕了,

    就算是长孙无忌侯君集柴绍这样的勋戚,李世民也不担心。

    可偏偏武怀玉,现在越来越让他感觉把握不住。

    可武怀玉做事规规矩矩,皇帝也不好干涉,武家产业经营的好,擅理财能赚钱,朝廷难道能抢?

    朝廷倒也确实是抢过,比如武家的白糖,朝廷早就每年直接要了不少份额,拿到手转手卖出就是轻松赚一大笔。

    还是武家的生熟药材,朝廷也是每年搏买很多,也是倒手就赚。还有武家近年带头搞起来的棉花种植和棉布纺织业,朝廷也是见机直接插了一脚,从武家这里转让到了棉布纺织的全新技术,

    到如今,武家赚钱的那些产业,其实背后也都有了朝廷的影子,有官营有皇家的,都是搭车赚快钱。

    武家都是比较配合的,从没拒绝过,而且武家这些产业,全都是如实上缴税赋,不拖不欠不匿。

    甚至武家在依法纳税之余,每年甚至还要进贡宫廷。

    比如武家的茶叶,各地名茶都会进贡皇宫,其它的酒、棉布、纸张等也是如此,甚至武家印刷的书籍,每年都会进贡皇家。

    武家就算买田置地,都是在宽乡的边地,那本就是极需开发垦荒的边地,地广人稀,武家带头开发,那还是朝廷求之不得的,不像其它贵族豪门们,专盯着长安洛阳等腹心之地搞兼并,

    人家武家也做钱庄、质库,也搞抵押、放贷等业务,但从没见过他们搞过高利贷,不像大多数贵族豪强们吃相难看。

    武怀玉贪财好色,但人家全凭真本事。

    可偏偏这样的武怀玉,让皇帝不安,这种不安是因为无法掌控。

    特别是这次皇帝差点吃天竺胡僧的红丸灵丹驾崩后,李世民不得不开始考虑一些以前从没去想的事情,

    假如他真的驾崩了,或者在十年后大行,甚至是能再活二十年,可二十年后武怀玉也才四十八,

    以武怀玉现在这强健的模样,这位陆地神仙逍遥子的弟子,这位如今民间尊称青阳子真人的武怀玉,不说活到他师傅逍遥子一百零四岁那年纪,就算活到八十四也是没问题的,

    二十年后,承乾三十七,武怀玉四十八,

    以武怀玉的能力、资历、功勋,

    谁能压的住武怀玉?

    长孙无忌,还是李绩,又或是李道宗,侯君集?

    那个时候他们或许还健在,但也都老了,这些人都比武怀玉大个一二十岁,谁能压的住武怀玉?

    至于承乾?

    或许能做个守成之君,

    想到这些,李世民不由的心烦意乱起来。

    他甚至想到霍光、杨坚他们,

    资治通鉴看不下去了。

    李世民拿起另一份书稿。

    却是宰相吏部尚书高士廉带头,与韦挺、岑文本、令狐德棻等人一起奉旨修订的氏族志。

    这本氏族志,已经修了五年了。

    皇帝的要求是刊正姓氏,

    起因是当初魏征房玄龄程咬金张亮等宰相重臣们,都纷纷要去联姻五姓七家,甚至还要出高额的陪门财,

    这在当时让李世民非常不满,

    士族的强大,尤其是山东旧士族的强大,对皇族十分不利,李世民不能容忍他们凌驾于皇权之上,

    故此才有了修氏族志。

    可修来修去修了五年,氏族志都没修成,前后数稿,都让李世民很不满意。

    朝廷这些负责修氏族志的大臣,却依然还是要捧山东士族的臭脚,仍要尊五姓为氏族之首,

    “叫高士廉来。”

    吏部尚书、参预政事高士廉,这位皇后的舅父立马奉旨赶来。

    李世民指着他送来的氏族志稿,

    “山东士族世代衰微,全无冠盖,而靠以婚姻得财,不解人间何为重之?”皇帝直接发出了不满。

    高士廉低声解释,“氏族志修订,主要还是以郡姓做为门第等差,是按照魏晋以来的传统,”

    山东士族、江左士族、关中士族、代北士族,四大士族,山东士族仍是根深蒂固,民望很高。

    “不须论数世以前,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。”李世民不得不把话说的尽量明白,要是按那老一套修,那皇帝用意何在?

    难不成皇帝也要为那些旧士族捧臭脚,抬高他们?

    “皇族为首,外戚次之!”

    高士廉有些惊到,魏晋以来,实行九品中正制,谱籍是选官的根据,划分门第是看历代做官的情况而定,列为门阀的,都是累世冠冕之家。

    而现在皇帝授意,要打破这种传统,更不考虑过去做官情况,只看在大唐的官爵高下,以前的不算。

    尚官,取代尚姓。

    大唐的官,取代过去郡姓。

    这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士族体系,而且是以皇族为尊,以新朝贵族为首。

    皇帝手指敲了敲桌案,

    “你觉得,武士彟当列几等?”皇帝问。

    高士廉想了想,“武士彟虽系太原元从,但寒门出身,还曾做过木材商人,若按过去传统,本无资格跻身氏族志高门之列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武士彟在本朝官至宰相,册赠司空,以尚官为准,则当入氏族志,可列第三等。”

    高士廉他们原本的氏族志稿,是十九郡一百九十八姓,但现在皇帝很不满意,若按尚官,而不是尚姓,那这氏族志能收录的可就要大大增加。

    “武怀玉当列几等?”皇帝又问。

    “按陛下要求,武怀玉是代司空、太子太傅、开府仪同三司,又是实封、世封功臣,还是贞观元从,当列第一姓,仅排在皇族、后戚之后。”

    武士彟、武怀玉同样姓武,甚至是不出五服的族亲,但就算按照魏晋谱系,一姓内各家也是各有等级的。

    皇帝要求的氏族志是定九等,

    “皇族为首,外戚次之,三公、太子三师、开府仪同三司、尚书仆射为第三等,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为第四等,各以品位高下叙之,凡九等,取身及昆弟子孙,余属不入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敲着桌子,“长孙无忌列第二等,武怀玉列第三等,武怀玉既是三公之代司空,又是太子三师之太子太傅,还是开府仪同三司,那么便为第三等之首,

    至于武士彟,他是追赠的司空,生前曾任宰相,便列为第四等。”

    原本皇帝是打算皇族后戚三公一品等皆位列第一姓,可最后却指示武怀玉列第三等,武士彟家是第四等。

    至于武怀义,他是武怀玉的亲兄弟,所以按这标准,也是跟武怀玉同列一姓一家,也属氏族志第三等之首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