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71章 拜相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第271章拜相

    长安。

    李世民在东宫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高士廉这四大天王议事。

    参与议事的还有侯君集、张亮、周绍范、马周。

    “封德彝要不行了,”李世民感叹着道,新年过后,右仆射封德彝在尚书省突然中风,被皇帝派人用御辇抬回家的,一病不起,越来越严重。

    他的病情严重,直接瘫痪,手不能动口不能言,御医们都束手无策。

    对于封德彝,李世民还挺赏识的,甚至一直认为他对自己忠心耿耿,他不知道封德彝当初虽曾兼天策府司马,对李世民进效忠之策,可暗里却又支持太子建成。

    只是他一直做的非常隐秘,李世民一直不知道。而拜为右仆射后,封德彝更是拉拢房玄龄高士廉,把左仆射萧瑀架空,经常弄的萧瑀在皇帝面前下不来台。

    可惜这个奸诈如狐的家伙,却突然中风倒地,此时不过六十岁而已。

    中书令房玄龄和侍中高士廉也都觉得很遗憾,他们做宰相时间不长,跟左右仆射打交道,都更喜欢封德彝,觉得他能干,而且能协商,比萧瑀更好相处配合。

    “朕已经派人去泾州向武怀玉求丹药了,也不知道来不来的及。”

    话还未落,外面内侍来报。

    右仆射封德彝之子封言道向尚书省报父丧。

    封言道今年十一岁,封德彝的嫡长子,几年前李渊就把刚出生的第十二女许给了封德彝儿子,与宰相结为儿女亲家。

    李世民感叹一声,“把去泾州问丹药的使者追回来吧,”

    “为封相辍朝三日,追赠司空,赐谥号明,特旨封言道不降等袭封密国公之爵!”

    “给羽葆、班剑、鼓吹二十人,羽林一百二十人护送下葬。”

    右仆射封德彝一死,如今尚书省倒是百官无首。

    之前左仆射萧瑀与右仆射封德彝不和,后来又跟侍中陈叔达在殿前争吵,甚至撸袖子干架,气的李世民推翻御案甩袖而去,后来便干脆把萧瑀罢相。

    萧瑀罢相在家,气的也是大病一场,李世民听说后又觉得有些过意不去,回头想想萧瑀其实也为大唐筹划献策,劳苦功高,于是下旨加封太子少师,之后还把长女襄城公主许配给萧瑀长子萧锐,结了儿女亲家。

    但萧瑀也还是退居二线,没再授予实职。

    可现在封德彝也死了,尚书省总不能一直没人。

    “玄龄、如晦,你们二人来接掌尚书省,分任左右仆射。”

    房玄龄推辞,表示左仆射为百官之首,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担任此职,臣未在尚书省任过职,资历浅薄也无此威望,他举荐仍复萧瑀左仆射之职。

    杜如晦也表示自己仅是兵部尚书,没资格任右仆射。

    这两位皇帝心腹,都不想马上坐到那显要位置上。

    李世民其实不太愿意让萧瑀再拜相,这老头有时太拗,不止一次在殿上跟大臣争吵,与陈叔达差点大打出手,跟封德彝这右仆射也经常针锋相对,甚至尚书省的官员们也大多跟他不和。

    就连与中书令房玄龄侍中高士廉的关系也很不和睦。

    虽然他确实忠心,但跟同僚下属都协调不好,那还如何做百官之首。

    “萧瑀此人,严厉清正,却不肯容人之短,不善与同僚下属相处,”李世民叹了几声气,最后考虑许久,还是打算再拜萧瑀为左仆射。

    “那右仆射此职,你们推荐谁?”

    真要说谁合适,那肯定是武德朝的那些宰相们较为合适,有丰富的经验,但也正因他们是武德宰相,所以不太适合。

    杨恭仁陈叔达宇文士及裴矩,都不在皇帝的考虑范围之内。

    李世民本来想让房杜接手尚书省。

    让高士廉当,他也推辞。

    萧瑀复左仆射,高也不愿意跟他搭档。

    杜如晦表示长孙无忌功高,可任右仆射。

    皇帝在几个心腹里扫来扫去,最后看向有些跃跃欲试的大舅哥长孙无忌,长孙无忌年富力强,能力也很出众,更加忠心可靠,而且他也明显想要坐这位置。

    “右仆射之位不能空缺,还要找一个能够跟萧瑀搭配的人,最好是年轻一些,多承担尚书省事务,

    无忌,你来当尚书右仆射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,臣资历不够。”

    长孙无忌是吏部尚书,这虽是六部之首,但之前宰相都还不是,突然就成右仆射,有些迅猛。

    “伱不要把这当成封赏,这是责任,尚书右仆射不好当,主理行政,天下大至兵马钱粮小至州县官员任免,均是职责所在,这个位置要年富力壮之人才能做好,封德彝就是倒在尚书省公房里的,他才六十岁,却心力衰竭而死,

    萧瑀年纪也大了,一般人又跟他难以搭档,你年轻些,多挑些担子,也多尊敬礼让他一些,一起配合把尚书省统领好。”

    皇帝让他不要再有什么顾虑,拿出他们当年那股干劲来。

    长孙无忌顿时激昂,上前领命,拍着胸脯表示定不负皇帝期望。

    吏部尚书空缺。

    皇帝想了想,“如晦以本官兵部尚书检校侍中,摄吏部尚书,仍总监东宫兵马事。”
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