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闪闪之笔名发表于
2004年5月《女报·时尚》
发表时题为《最后一班协和客机》,有改动。
它的速度比子弹快百分之八。倘若我向你开枪,而此时它正从我头顶掠过,那么,它比我的子弹到达更早。
它的速度比声音快一倍,倘若我向你说一声“我想念你”,而此时它正从我头顶掠过,那么,它比我的声音到达更早。
绎之在视频聊天的小窗口里,孩子气地向□□说着。他抬手在虚空中向□□划来,仿佛正有一架看不见的协和客机正循着他的指尖轨迹,呼啸飞来。□□秀美的脸上挂起微笑,不置可否。绎之这男孩子当真年轻,一旦爱了,便总容易从万端温柔里绽出艳丽暴戾的花朵来,好像不是爱,就是死,没有第三条路可走。
很多时候他根本不明白□□,但这并不妨碍他爱□□。
去年圣诞假期绎之从纽约飞到欧洲旅行。伦敦到奥胡斯的飞机上空旷得很,他坐不住,自发挪到□□身边搭讪。□□说了一句在奥胡斯大学读记号语言学硕士,便静下来。
纵然绎之是二代华侨,从小受英文教育,想来想去,还是不晓得记号语言学与毛利人原始宗教究竟区别何在,只得接了一句“”,天真爽朗地笑起来,那笑容像是炽烈的阳光,会灼痛人的眼睛。□□注视他片刻,把视线转开了。
最终那一年假期除了奥胡斯以外,绎之再没去过别的什么地方。旅馆原先预订了2天,要再续订已经没有空房。□□许他寄宿在她家,也如一般民宿主人一样照拂他三餐,冒着纷飞的雪带他去圣克莱门斯大教堂和老城加姆勒比露天博物馆。
“这里真有27万人口?竟然这么冷清。”绎之说。
□□呵着白气,说道:“夏天有避暑看海的旅客,秋天有艺术节,街头有小音乐会和戏剧表演,还热闹些。到了冬天,旅客都往芬兰的圣诞村去了,整座城就像冬眠了一样。”
“□□,你在这种地方会闷出毛病来的。”绎之伸出一支手指,要拂去□□眉毛上的细雪。□□却不露痕迹闪开了脸。太久没有接触过旁人的体温,一瞬间竟然从心底里生出恐怖,本能地躲避了绎之。申明离开之后,她已经习惯了独自一人,不去触碰别人,也不被别人所触碰。绎之那轻轻一指,其实没能触到她的皮肤,却击溃了她的一角城墙,一枚细小的芽,从裂缝里生长出来。
绎之终于还是要回美国去,他的假期结束了。
“□□,我不是要为难你。”临走前的那一夜,他们坐在厨房喝茶,绎之突然这样说。
□□疑惑地看他。
“□□,你静下来的时候那种美丽,你自己大概是不知道的。在飞机上第一眼看见你,我就知道,错过了你,我一定会后悔。当然我也知道这太勉强,不过想要你知道罢了。若是你想来美国——”
□□打断了他。“绎之,你只是在我身上看到了你没有的东西,感到迷惑而已。我的过去,我的感情,我的学业,你一无所知。”
“可是□□,我爱你。”
□□冷下脸来。“你们美国人不好意思说‘谢谢’、‘再见’和‘对不起’的时候,都拿‘我爱你’来替代,真是简便。”
绎之把脸埋进掌心,闷闷地说:“□□,我认真的。”
他抬起眼睛,年轻面容上满是孩子气的苦闷,像本整洁简明的新书,没有隐晦与曲折,一切心思坦白无伪。看着那样光洁得泛出云母光泽的脸孔,□□会恍然觉得看见了几年前的自己,眼神清澈倔强,将爱情奉为信仰,爱上一个人,便来不及地要把自己一股脑儿倾倒出来给他知道,来不及地抛弃所有追随他的脚步,到头来幸福转瞬即逝——什么都来不及。
现在回想起来,□□都要为三年前的自己捏一把冷汗。那年她二十岁,满怀着无知的勇气,除此以外全无武装。匆匆爱上申明,匆匆抛下还剩一年的大学课业,跟他到了这个天寒地冻的国家,匆匆念了一门屠龙之技的学问,又匆匆失去了申明。
申明的失踪毫无征兆。他那天早晨依然照例喝牛奶,给植物们浇水。□□出门上课,回来的时候申明不在家,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。后来听说,失踪后的第三日,有人在五十公里外的小码头看见申明独自坐在台阶上抽烟。那是他最后的踪迹。也彻底否定了刑事案件的可能。
整整半年,□□疯了似地寻找申明。申明学业顺利,身体健康,感情稳定,人际关系良好。无论是出走是自杀,都没有足够的理由。
而周遭的人们也并不特别讶异。
这地方几乎没有夏季,冬日里又几乎没有白昼。即便有阳光,也总是凉薄灰淡得像一盏疲弱的灯。在永夜的冬季里,抑郁症比感冒还要寻常。看看报纸,会发现到处都有人在悄然消失。存款、手机、护照都原封未动,穿着简便的衣服走出家门,从此人间蒸发失去踪影,像一尾尾鲑鱼无声无息潜入深海。
可是总有人还在寻找他们。正因为始终不能明白,所以才始终无法放弃。
“我会留在这里。后年拿到学位回国工作,再过一年,找个人结婚。我没有那许多时光来陪你消磨。”□□她就是完全漠视时间之力量,四年五年以后的事情,都像握在手心里一样笃定。
“□□,人生是人生,不是工作流程,你能知道下一秒钟发生什么事件?人甚至都不能断言明天的早餐是什么呢!”
“我能。明天的早餐是香蒜牛油。”□□微笑着指厨房一角的半条面包。
绎之大步走去,拿起面包,三两口吃完。一面咀嚼,一面含糊地说:“你看,明天没有吃了。”
□□拍拍他的头,并不说什么。
第二天绎之起床的时候,□□正打开烤箱门,一股热烈的香气飘散在厨房内。她拿起小藤筐子,衬上厨房纸巾,将面包摆放其中,送上餐桌,可不正是香蒜牛油。
“柜子里还有整整两条,每条大概一米那么长。”□□微笑。
那时侯绎之买了一个视频摄像头,安在□□的电脑上,回纽约后便兴冲冲催着□□用。他们日常开着视讯聊天,其实也没有那许多话要谈。□□写报告写到夜半两三点,时不时抬眼看看绎之下课回来没有——他那里还是下午。绎之早晨迟起,睁眼便能看见电脑屏幕上,□□正端坐在餐桌边剥毛豆。他们的房间不像隔着大西洋与八个小时的时差,倒像是仅用玻璃隔开,看得见,听得到,惟独不可触碰。
绎之喜欢一切快速的东西。F1赛车、速食玉米片、速降滑雪,当然还有协和式喷气飞机——他永远是那样来不及,来不及地修学分,来不及地打工攒钱,来不及地在篮球队与橄榄球队之间奔波,惟有快捷干脆的东西才跟得上他的行动。
“□□,你知道吗,在这种飞机上,向上看,看到的不是天蓝色的大气层,而是黑色的宇宙。向下看,不是平坦的陆地,是弧形的地平线。它快得就像宇宙飞船。”绎之在屏幕里,向她举起一只小小的协和式喷气机的模型。
“你是个太空时代的孩子。”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